前些日子,红糖麻糍出了回风头。在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的评选中,红糖麻粒榜上有名,而且是家乡唯一上榜的小吃,风头一时无二。红糖麻糍这些年来一直低调内敛,在家乡的小吃江湖中,食饼筒、蛋清羊尾、麦饼、麦虾、夹糕….个个久负盛名,红糖麻糍夹在中间,没有什么存在感。这一回,小吃摆擂台,它出场亮相,便艳压群芳。

在家乡,麻糍与年糕经常成双成对出现,“糯米麻糍晚米糕”,做年糕要用晚米,做麻要用糯米。过大年,少不得麻糍和年糕,年糕意味着年年高、步步高,而麻谐音“无事”。麻糍出现的场合,并不比年糕少,立夏时要吃,重阳时要吃,乡间嫁娶、上梁、人住新房,也少不了麻糍做伴。

“九月九,麻糍擂捣臼。”农历九月初九,天高,云淡,秋风凉爽又温柔。九月九的捣麻糍,在乡村是很有仪式感的事情。捣麻粒是力气活,十几斤重的石捣杵不是那么好抡的,捣麻一般需要双人组合,力气大的挥舞着捣杵,一下接一下,用力把捣杵砸在糯米团上,力气小的打下手,在边上一下接一下翻捋着糯米团。捣杵捶打的节奏很均匀,啪——啪——,砸在软软的粉团上,声音是沉闷的。麻秘捣得越烂,就越软,口感就越好。刚捣出来的麻糍,温热,软糯,蘸点红糖,撕扯着吃,越吃越有味。

印象中,过大年、过清明、过重阳,乡村都要捣麻糍。清明时捣麻糍,会加几把青,把青与糯米粉团一起放进捣臼里捣,雪白的糯米染上了青碧色,就成了好看又好吃的青麻粉。

在家乡,形容年糕和麻糍,有不同的量词:年糕,如树木段,叫一株株年糕;而麻糍,如帘子,所以叫一帘帘麻。老父常道:“热麻糍糯,冷麻磁韧,烤麻~香。"无论冷热、烤炒、咸甜,总归是各有各的好。麻有各种做法,煨麻糍、炒麻糍、鸡蛋麻糍、红糖麻糍、乌饭麻糍,味道各有千秋。

烤麻糍,最为简单,家乡人称之为煨麻糍。乡间过去用的是柴火灶,在柴火将要熄灭时,把火钳放在余烬中,将麻糍放在火钳之上,用余温把它煨得软乎乎、香喷喷。也可放在锅里烤热,不过,不如在炭火上烤过的香。烤好的麻糍可直接吃,什么调料都不需要,又软又香又糯。

鸡蛋麻糕很受欢迎,旧时有“鸡蛋麻糍过大年”的说法,过年时,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麻糍,是镇得住餐桌的一道美食。把麻糍切片,文火煎至两面金黄,拿几个鸡蛋打匀,加点葱花,倒人锅中,热火一煎,象牙白的麻糍外面,粘上了一层金黄的蛋皮,一股子的蛋香,鲜美软糯,带着麻特有的“韧纠纠”的口感。平日里,一碟鸡蛋麻,加一碗豆腐花或豆面碎,是家乡人元气满满的早餐。

炒麻糕最为常见。这些年来,杜桥麻糍名声日隆,如果小吃店里一长溜的菜单上有炒麻糍,道行深的食客往往会来一句,是杜桥麻崧吗?这一句问话,让摊主立马提起三分精神,因为这样的食客挑剔且内行。

杜桥麻粒的美味,在于它配料的考究,有肉丝、鸡蛋丝、笋丝、香菇丝、绿豆芽、豆腐干,甚至还有虾干、蛤蜊等海鲜,红黄绿白,将这些馅料在锅里与麻粒一道炒熟,那鲜香的味道,扑鼻而来。我记得多年前在杜桥的“癞头麻店”吃过一回炒麻糍,麻的鲜美、口感的丰富和它独特的店名,让我至今记在心头。

相比咸口的炒麻和鸡蛋麻糍,我更爱甜口的乌饭麻和红糖麻糍。乌饭麻通常在四月初八出场,有鲜明的时间标志。乌饭麻粒与平常的麻糍长得不太一样,因为加了乌饭叶汁,颜色偏紫,内里是紫红的甜豆沙,豆沙里面有时还夹杂些桂花和芝麻,外面是一层金黄喷香的松花粉。我爱极了乌饭麻糍的香气和软糯甜蜜的口感,这样的软玉温香,是我心中的白月光。

红糖麻是另外一种美味,把麻糍放在面板上压平,在麻糍里撒上红糖,还有炒熟了的芝麻粒、花生碎,卷成一长条,再切成一小段一小段,红糖的甘甜、芝麻的香味、花生碎的爽脆,与软糯的麻糍融合在一起,几种滋味夹杂,那独特的口感,是别的麻粒所不及的。



石占小吃网专门提供各种小吃保密配方,小吃秘方工艺,小吃商用技术,真正可商用的小吃技术配方,如夜市小吃配方,传统小吃配方,网红小吃配方等,教程经测试详实有效,VIP会员免费学习,是小吃行业必备的参考资料.

联系我们 订单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