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山家清供》里有一道山海兜,光看名字,你肯定想不出这是什么。像这样名字雅到不食人间烟火的美食,《山家清供》里还有很多,比如拨霞供,其实就是涮火锅;玉井饭,是藕片和莲子煮成的饭;锦带羹就是莼菜羹;而碧涧羹呢,就是芹菜羹。

山海兜,民间的名字叫虾鱼笋蕨兜,虾鱼属海味,笋蕨属山珍,就是春天的竹笋和蕨菜,所以称为山海兜。

蕨菜,在我们这里被称为乌糯,也称铁狼鸡、狼鸡头。在别的地方,蕨菜又叫拳头菜、猫爪,因为“蕨”与“决”“绝”同音,古人觉得不吉利,就改名为麒麟菜、吉祥菜、如意菜、龙头菜等。《诗经》里面写到蕨菜:“陟彼南山,言采其蕨。”《尔雅翼》写得更是形象:“蕨生如小儿拳,紫色而肥。”春天时,蕨菜齐刷刷地从野地里冒出来,蕨菜的嫩芽初成时,如小儿的粉拳,色紫而肥。乡人去田野采艾草做青团,会顺手采几把马兰头、野葱、蕨菜回来。菜在开水里焯过,除去异味,做成凉菜,滑润鲜嫩,有新鲜的乡野之味;用来炒腊肉,暗红的腊肉,青绿的蕨菜,腊肉的嚼劲与蕨菜的爽滑交织,冬天与春天的滋味,一齐在舌尖绽放,清新之气直入肺腑。陆游诗云:“山童新采蕨芽肥。”鲜嫩的蕨菜,是春日一道嫩滑爽口的蔬菜,想来陆游也没少吃。蕨菜有轻微的苦味,炒菜时须放些咸肉或火腿丝,才能消除这种味道。

吃不完的蕨菜,拿到太阳下晒干,藏好,想吃时,用清水泡软,又是一道好菜蔬。春更深一些时,蕨菜的叶子不再如拳头,而是舒展开来,如凤尾,高三四尺,这个时候的蕨菜就老了,不堪食用。

在家乡,大家都把蕨菜叫成乌糯。乌糯的叶子长在地面上,初生时看上去甚是可爱,成熟后,青绿可人,如戏曲舞台上的青衣。但它的根茎在地下长得粗粗壮壮,像一介山野莽夫,块茎上还有一层芋艿皮样的褐色茸毛。蕨菜的根跟葛根一样,富含淀粉。它是乡间用来扛饥饿的粮食,在饥年,乡人吃不到米饭,往往荷锄掘地,到处寻挖蕨根。乌糯的根呈条状,有手指一般粗,挖出来后,挑回家,先放水里浸泡几日,去除泥沙,再放在厚实的长凳子上,抡起棒槌,从上往下甩砸,反复锤打成糊状。乌糯有种桀骜不驯的个性,非得反复捶打,它的山野之气才能被降服。旧有《打蕨歌》:“落日溪干人打蕨,千槌万槌碎筋骨。”可见砸出蕨粉相当不容易,乡人把反复捶打的过程,称为“练乌糯"。“练乌糯”又叫“捶乌糯”,家乡还以“捶乌糯”比喻将人痛打一顿。

练乌糯用的条凳非常厚实,都是将大松树从中间剖开,平面向上。练乌糯是个力气活,乡人若看到谁家娶的媳妇身材高大,就会开玩笑说"老婆爹,练乌糯”,意思是,老婆高大壮实,有力气拿着棒槌练乌糯。乡人讲实用,老婆是高大壮实的好,除了"老婆爹,练乌糯"这句话外,还有一句话,“一代大媳妇,三代大子孙”。

粉浆状的乌糯,沉淀后晒干,再研末,晒成的乌糯粉,就可食用了。用乌糯粉替代面粉做的饺子,就是乌糯饺。天台乡间还有乌糯扁食、乌糯圆、乌糯面条、乌糯麦饼,甚至有用乌糯粉做的“糊拉沸”。乌糯饺色灰,粉皮呈半透明状,糯糯的,比寻常饺子多了韧性,软而不糊,乌糯饺子要趁热吃,凉了就会发硬。

在城里,乌糯饺子不容易见到,但在山野间,乌糯做的小吃寻常可见,乌糯饺、乌糯扁食、乌糯粉条,如村姑野老,亲切无比。春天自驾车到天台西乡,无论是九遮山、张思村,还是田芯村的农家饭庄里,都有乌糯饺子卖。倒点陈醋在汤里,吃起来有荡气回肠之感。有好这一口的人,为了几个乌糯饺子,周末还特地从杭州跑过来,吃完,嘴巴一抹,打道回府。

仙居搞了个厨王争霸赛,评出十大名菜,分别是食神金汤泡饭、黄金袋、养生鳜鱼狮子头、话梅仔排、慈孝三黄鸡、豇豆干扎肉、溪鳗乌糯饺、荷叶蒸菜鸡、黄精猪脚、养生猪肚鸡。难能可贵的是溪鳗乌糯饺,竟然跻身当地十大名菜之列。看菜名,这道乌糯饺子的馅料,不再是腌菜、豆腐干、油泡、萝卜粒、笋粒和肉丁之类的山货,而是永安溪中肥美细腻的鳗鱼肉,如此这般,乌糯饺子的身价倍增。这样的乌糯饺子,已经有了从江湖走向庙堂的底气。


石占小吃网专门提供各种小吃保密配方,小吃秘方工艺,小吃商用技术,真正可商用的小吃技术配方,如夜市小吃配方,传统小吃配方,网红小吃配方等,教程经测试详实有效,VIP会员免费学习,是小吃行业必备的参考资料.

联系我们 订单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