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血羹是天台的风味小吃,类似于南京人心心念念的鸭血汤。

话说小时候,一直吃的都是鸡血或鸭血汤,平素里鸡呀鸭呀很少吃到,但中秋时的芋头煨鸭、过年时的一只老母鸡是少不了的。宰杀鸡鸭前,通常要准备一只碗,倒人水,撒点盐,那时用的都是粗盐,盐化开后,开始宰鸡宰鸭,大人提溜着鸡鸭,用刀子在鸡、鸭脖子上一抹,倒提着它们的翅膀,让脖子冲着碗,那鸭血呀鸡血呀就流到碗里。

这大碗的鸡血和鸭血,没几分钟就会结成豆腐般的大血块,用刀切成丁,放锅里煮几分钟,撒点葱花、姜丝,鲜香扑鼻。除了鲜香柔滑的鸭血鸡血,在家里,鸡杂鸭杂也很受欢迎,鸡胗鸭胗切成片,炒冬腌菜和冬笋,嚼头十足。鸡鸭的小肚肠切段,炒大蒜苗,弹牙爽口。鸡胗有爽脆而略硬的口感,我从小爱吃鸡零狗碎的东西,在我眼里,鸡杂鸭杂远比大块的鸡肉鸭肉要好吃。家里的一锅炖鸡炖鸭,我的筷子总是最先伸向鸡零鸭碎。

鸡血鸭血在南方很是常见,大人都相信,鸡血性热,鸭血性凉。有一年到南京出差,我特地去了夫子庙,吃了一碗鸭血粉丝汤。上海老城隍庙和苏州观前街,也有鸭血汤,可见,南方人是好这一口的。

十几年前去天台山看云锦杜鹃,正是立夏时节,山上繁花似锦,可以用“灿烂”二字形容,下得山来,在梨园菜场看到一家小吃店,门口一口大铁锅,“突突突”翻滚着红白相间的东西,呼呼地冒着热气,墙上贴着很大的三个字——牛血羹!走近一看,鲜红的是羊角干辣椒,暗红的是牛血片,白色的是萝卜片,玉色的是牛筋,一起荡漾在牛血羹的汤水中,仿佛映照出始丰溪两岸的桃红柳绿、赤城山的霞光一片。正饿得七荤八素,闻到香味,再也挡不住这种诱惑,赶紧叫了一碗。

在吾乡,小吃多在寻常巷陌中,那些老旧的、逼仄的、昏暗的、闹腾的、简陋的地方,藏着原生态的小吃,有无数让人想念的美食。对这些价格低廉、铺面窄小的饭馆,成都人有个形象的叫法,称为“苍蝇馆子”,委实贴切。在这些苍蝇馆子里,你总能寻到一两样让你心心念念的小吃,运气好的话,还能找回童年的味觉记忆。大酒店里也有小吃,味道也不差,看上去整洁有序。但寻常巷陌中的小吃自有其吸引力,它单刀直人,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,让人放松随意。

吾乡民风剽悍,牛血羹很符合吾乡吾土的性格,微辣鲜美,汤里的牛血片、牛肚片、牛肠、白萝卜片,让口感变得丰富,这些杂碎比单纯的牛血,更容易充实食客的胃,微辣的羹汤里有说不出的鲜味。跟边上的食客闲聊,他们说这家店做牛血汤有好些年头了,还说,最好的牛血汤一定要用小狗牛的牛骨熬成,有别样的鲜香。

小狗牛是天台的一种黄牛,大小如狗,故称小狗牛,它在山里自由自在地生长,体小灵活,爬山如履平地,敏捷如犬,当地县志记载,天台山多地少缺粮,耕地梯田重叠,小狗牛善爬山,便于放牧,故农户喜爱饲养。“天台三宝”中就有小狗牛的身影,另外二宝是拳鸡、猴猪。但猴猪、拳鸡长什么样,我至今未能得见。

小狗牛皮薄骨细,肉质细嫩,据说曾是皇家的御用品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,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,天台小狗牛被急送至西湖国宾馆,用于迎宾礼宴。对它的美味,当地人没有二话,只用一句话来形容——只要吃一口,就想带点走。

牛血羹中的牛血,未见得全是来自小狗牛,但牛血羹依然鲜香美味。这么多年来,牛血羹始终长盛不衰,天台人爱的就是这口鲜香热乎的滋味,它和热闹的人间烟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那些赶集的农民,卖完手头的瓜果蔬菜后,喜欢跑到小吃店里叫上一碗牛血羹。南方的冬天,总是阴冷阴冷的,跟北方的干冷不同,它的阴冷能冷到你的骨头缝里,在北风呼啸的时候,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血羹,锅里上下翻动的牛杂,给你增加了无穷的热量,帮你抵挡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寒冷。

除了天台的牛血羹,黄岩亦有牛杂汤。中国传统的饮食理论中,素有以形补形、吃啥补啥的说法,用《本草纲目》里的话来说,就是以胃治胃、以心归心、以血导血、以骨人骨。古人认为,吃了鸡血鸭血牛血,能疏通血管、清除杂质,听上去,它们简直就是血管清道夫。能不能“以血导血”不好说,但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血鸡血牛血汤喝下去,浑身舒泰倒是真的。都说爱与美食不能辜负,天寒地冻的时候,如果没有爱,来一碗牛血羹也是好的。

天台人爱吃牛肉、牛杂、牛血羹,难怪他们拧得像一头牛,一身的牛脾气。天台人认准的事,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。


石占小吃网专门提供各种小吃保密配方,小吃秘方工艺,小吃商用技术,真正可商用的小吃技术配方,如夜市小吃配方,传统小吃配方,网红小吃配方等,教程经测试详实有效,VIP会员免费学习,是小吃行业必备的参考资料.

联系我们 订单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