糕水馒头、馒头段与糖心馒头
江南的五月是暮春,一到五月,结婚的人就多起来了。周末,参加师兄嫁女的喜宴。上菜临近尾声的时候,端上来一盘白白胖胖的糖心馒头,垒得小山一样高,一人分得一个,掰开来一看,烫烫的板油糖汁,好像缓缓流淌的岩浆。边上一位性急的家伙,糖心馒头一上桌,他就起身急吼吼地搛起一只,嘴里嚷道,我最爱吃糖心馒头了!这位兄台对着大馒头就是“啊呜”一口,结果被热板油烫得哇哇叫。众人直道,慢点吃,慢点吃,性急吃不得糖心馒头啊。
糖心馒头又香又烫又甜,吃一口,让人从心里发出一声舒服的长叹。众人皆道好吃,说好久没有吃到这么香甜的糖心馒头了。我原先还担心吃饱了硬菜,吃不下糖心馒头,结果,三口两口就下肚了。主人客气,临走时给大家发了一大包喜糖,里面还有一双红鸡蛋、两个糖心馒头,让大家带回家。
家乡的馒头有好多种,刀切馒头、开花馒头、全麦馒头、白馒头、红糖馒头、糖心馒头。白馒头是最常见的,半圆形,白白净净,没有任何馅料,味道未免有点寡淡,通常我把它拿来夹油条,馒头的软和油条的脆,倒也相得益彰。在乡间,碰到人家拔栋梁、住新屋、为婚嫁寿宴等喜事,总少不了馒头。在白馒头上点一点红,或者盖个大红章,有朱红的“福”字或梅花图案的,就叫喜庆馒头。吾乡传统的婚礼回礼,一定要在袋里装上十八个白馒头,馒头上都盖着红印子。
旧时民间起屋,开工、上梁、完工、乔迁新居等,都有一套仪式,尤其是上梁,犹如人之加冠,更是郑重其事,要挑日子,讲究些的人家,会选在“月圆”“涨潮”之时进行,寓意合家团圆、财源滚滚。带班的木工老师傅要唱上梁歌,主人要给众人吃上梁馒头。红色的袋子里装着点了红的馒头,从梁上抛下,四下里散落,男男女女在下面抢馒头,十分热闹喜庆。在江南,也有的地方,是木匠在梁上边唱边抛馒头:“馒头落四方,中个状元良,馒头落地,状元及第。"主人在下面乐呵呵地用红被单接馒头,屋子里一团喜气。一到过年,乡村家家都要做馒头,有些大户人家一做就是几十上百个。馒头在蒸笼里蒸熟后,放在一边。正月里家里来了亲戚,就端到桌子上。点了红的馒头,看起来格外喜庆。过年做的白馒头可以一直吃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。在家乡一些地方,过年走亲戚,不叫拜年,而是说“吃馒头"。有些人家,闲着没事干,会把馒头片放在铁丝网上,用小火烘干,做成馒头干,给孩子当零食吃,咬起来“嘎巴嘎巴”地响。
白馒头中,以白水洋馒头名气最大,称为“糕水馒头"。白水洋馒头的独特口感跟以辣蓼做成的糕水有关。辣蓼在乡间很是常见,它是民间的酿酒原料。辣蓼割来晒干后,放罐里熬成汁,滤干净后拌人米粉,搓捏成一个个圆柱形,晒干后就是白药,它是蒸馒头、做甜酒酿、酿酒的酒引子。
白药也用来给馒头发酵,白水洋馒头就是用白药加糯米、糕头做成的糕水来发酵的,口感比别处用面粉发酵而成的馒头更加松软。用白药做的馒头肤如凝脂,可以一层一层撕扯着吃,细细品味,有一丝一丝的香甜。
家乡还有种长长的馒头,样子像洗衣服用的棒槌,叫馒头段,把馒头做成长长的一段,中间嵌人红糖,放蒸笼里蒸熟。蒸这种红糖馒头的柴火,越大越好,蒸的时候,空气里有一股子红糖的甜香。蒸好后,切成一段段吃,故叫馒头段。夏天,天热不想烧饭,巧手的主妇就做几条馒头段,想吃时切上一段,配一碗绿豆汤,一餐就打发过去了。
糖心馒头因为香甜软糯,受到普遍追捧。糖心馒头好吃,是因为里面有猪板油,所以又叫板油糖馒头。猪板油就是猪内脏外面白花花的脂肪,把板油去筋去膜,熬成的猪油如羊脂玉般洁白温润。再简单的点心,有了猪油以后,就得到了灵与肉的升华。上海的八宝饭、宁波的汤圆、苏州的糕点,都少不了猪油,那丰的口感,全靠猪油造就。少了猪油,糕点也就泯然于众食了。
做糖心馒头时,将猪油与红糖或白糖一起拌和,成为馒头馅。
只要有油,糖心馒头人口,必定肥润香甜,才具有压倒众馒头的别样魅力。蔡澜是个“猪油控",别人采访他,问最无稽的健康建议是什么,他答,别吃猪油。蔡澜认为,只有加了猪油的食物,才有动人心魄、风情万种的油光,也格外美味。
糖心馒头蒸熟之后,它那火热香甜的糖心,深深地把你打动,你真想叫它一声“甜心”,或者一声“达令”。糖心馒头要趁热吃,那种绵密和肥厚兼而有之的口感,那种淡淡的油香,让你欲罢不能。等冷了,板油就会结块,味道就大打折扣了。
也许,人生中的有些东西,的确是你抗拒不了的。比如夏天里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,比如一个刚出笼的糖心馒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