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还在抱怨:一味地忙忙忙,满城桂花都开了,连坐在桂花树下喝杯茶的时间都没有。可好,过了这一周,迎来了国庆长假,就想着到山野里放松放松,闻闻山里的桂花香。恰好二姑姐要回老家,就跟着她一块儿回去了。

二姑姐的房子在稻田中央,秋风一起,稻浪翻滚,从阳台上看过去,是望不尽的青山绵延,山下一片片金黄的稻子。心想:如果在这里开个民宿,就给民宿起名叫“田中央”,有田园梦的城里人肯定会喜欢。这几年,身边几个女友在山里开了民宿,看她们发的朋友圈,不是流云、星空,就是野花、溪流,让人羡煞。

秋天是乡野的好,瓜呀果呀都成熟了,白天里开着车四下里乱转,打栗子,捣麻糍,中午去农家乐吃土鸡煲,鸡是自家养的,蔬菜是地里现摘现炒的,碧绿新鲜,每天玩到夕阳西下才荡回来,吃二姑姐做的各种面食。二姑姐简直是田螺姑娘的化身,没有她不会的面食,她做的面食,麦饼,糊拉汰、食饼筒、扁食、手擀面、面皮……,不只是我说好吃,朋友们吃了,个个叫好,都怂惠她去开店,说她若去开小吃店,她们就人股。

二姑姐还会做糖糕。糖糕这种点心,小时候常吃,已经有好多年没吃到了。家乡有首儿歌,叫《十二月谣》——“正月灯,二月鹞,三月麦秆做吹箫,四月大麦到,五月粽,六月早稻连香送,七月九层糕,八月斫柴烧,九月大丰熟,十月番薯香,十一月冬至圆,十二月年边掏糖糕。”过年,糖糕是少不了的。

腊月廿三,是小年,民间要祭灶。据说,掌管人间烟火的灶王爷在这一天要上天,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的善恶,让玉皇大帝赏罚。怕灶王爷打小报告,家家户户都要给这位老爷准备点灶糖,吃人嘴软,灶王爷就不会说这家人的坏话,只会说“灶糖,灶糖”(即照常,照常),又有以糖粘住灶王爷的嘴,不让他多嘴的意思。灶糖有些地方是用麦芽糖做的,也有一些地方用糖糕、芝麻酥、糖瓜之类充当灶糖。

在江南的很多地方,只要是加了糖的米糕,就可以叫糖糕,家乡的重阳糕,也被叫成糯米糖糕。在嘉兴等地,糖糕是指用米粉和红糖在糖糕模子里做出的米糕,有各式图案,元宝、寿桃、满龙(盘龙)、双鱼、肥猪等,这些糕点多半要隔水蒸熟后食用。

《西游记》中过女儿国一回里也写到过糖糕:“那八戒那管好歹,放开肚子,只情吃起。也不管甚么玉屑米饭、蒸饼、糖糕、蘑,香蕈、笋芽、木耳、黄花菜、石花菜、紫菜、蔓菁、芋头、萝藤、山药、黄精,一骨辣疃了个罄尽……“那八戒的胃口,着实不小。

小时候经常吃的糖糕,是油炸的那种,酥脆诱人。这种糖糕呈V形,有点像夹子,家乡的孩子把它称为“趴脚裤”,在本地方言中,趴脚裤就是开裆裤。小时候过年,家里会炸糖糕,将面团搓成瘦长条,轻柔压扁,铺上一层糖糊,斜斜地切成一小条一小条,对折后,扔进油锅。面条在锅里翻滚着,膨胀着,由白色转为金黄,犹如盛开的花朵,香气弥漫开来。小孩子站在锅边,眼巴巴地等着它出锅。

刚炸好的糖糕,有点像缩小版的油条,金黄膨松,道儿老的孩子知道糖糕中间的对折部分焦脆酥甜,是整块糖糕最好吃的部位。糖糕外酥里嫩,表面有层甜甜酥酥的皮儿,咬起来咔嚓咔嚓响,这种又酥脆又香甜的口感,让人舔着舌头回味。

糖糕跟油条是好搭档,过去,有油条的地方,多半有糖糕。一锅油,炸完了油条炸糖糕。小时候的早餐,万变不离泡饭和油条,有时也会有酥酥脆脆的糖糕、香糯的饭团和葱油烧饼。把油条夹在糯米饭团里,撒点白糖,油条的松脆、糯米的软糯、白糖的甜蜜混杂在一起,是让人打一拳都不肯撒手的美食。或者将糖糕夹在烧饼中,内里的糖糕酥脆又香甜,外面是烧饼的咸鲜,又好吃,又饱肚。木心有首诗叫《从前慢》,里面是这样写的:“清早上火车站,长街黑暗无行人,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。从前的日色变得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”从前慢,不只是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,还有炸糖糕的摊子冒着香气。




石占小吃网专门提供各种小吃保密配方,小吃秘方工艺,小吃商用技术,真正可商用的小吃技术配方,如夜市小吃配方,传统小吃配方,网红小吃配方等,教程经测试详实有效,VIP会员免费学习,是小吃行业必备的参考资料.

联系我们 订单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