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午年秋天,我的《无鲜勿落饭》在台湾出了繁体字版,台湾的报纸做了整版的推荐。我也去了一趟台湾,逛了诚品书店,看了几场艺术展,连着两个晚上泡在士林夜市。士林夜市真是个充满人间烟火的所在,各种小吃各种香味,勾人馋虫。那两晚,我不吃正餐,只吃小吃,什么芋圆、车轮饼、虾丸、炸鲜奶、大肠包小肠、生炒花枝,还有大菜糕之类,轮番吃过去。

台湾的大菜糕精致玲珑,银白色的一块一块,入口冰凉爽滑。在台湾,大菜糕又叫石花冻,是由石花菜熬煮成的,那种熟悉的口感,一下子把我牵扯回家乡。我跟老板娘说,你的大菜糕,我家乡也有。老板娘眼睛瞪得圆圆的,似乎不太相信,用嗲嗲的闽南话问我,你们那里叫什么?我说,你们叫大菜糕,我们叫凉菜膏。

青草糊、石莲豆腐和凉菜膏,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解暑三宝。从荷花开时的小暑,到桂花飘香的秋分,街上总能看到青草糊、石莲豆腐和凉菜膏的身影。青草糊是用凉粉草做的,凉粉草叶子形似薄荷,小巧翠绿,略带绒毛,色黑。石莲豆腐又叫石莲冻,是用石莲籽做的,色灰白。凉粉草、石莲都是来自大地的植物。唯有凉菜膏,它来自大海。

凉菜膏是用石花菜做的。石花菜,亦称石头菜、凉菜,它还有一个更动听的名字,叫琼脂,在家乡,它叫岩毛冻,听上去好像是岩石上长出来的毛,实际上它是一种海藻,家乡海边的礁石上多有丛生,纤细蓬乱,如绒毛。这种小石花菜成片地覆于礁石上,故又称岩衣。还有种大石花菜,有两三寸高,高者近尺,紫红色,丛生直立,呈开枝散叶状。

石花菜生长在水下,也附在礁石上,涨潮时,它在水底下看不到,只有退潮时,才能看到岩石上的石花菜,海边的人挖螺讨小海的时候,捡了螺呀贝呀,顺便用铁铲在礁石上刮下“岩毛”来。石花菜刮不完,一有大潮来,又会长出新的。福建这一带的海边,渔民也常去铲石花菜,采后为了让石花菜重新长出来,在铲过的地方还要抹一层石灰水。家乡有漫长的海岸线,长度占了浙江的四分之一,不愁采不到石花菜。民国时杭州办西湖博览会,还派专人来我家乡采集海参、海石花(石花菜)、幽灵水母、海豆芽等标本。可见,家乡的石花菜,早就名声在外了。

石花菜可做饮品,还可做成酱菜,汪曾祺写过的麒麟菜,就是用石花菜做的酱菜。“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,包在荷叶里。麒麟菜是脆的,半透明,不很咸,白嘴就可以吃,孩子买了,一边走,一边吃,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。“青岛还有凉拌石花,把胶质的石花菜刨成粉条,与黄瓜丝、鸡肉丝等拌成凉菜,或者直接倒人酱醋、蒜泥拌着吃。

石花菜是海草,自然带着大海的气息,既咸又腥,要在清水里反复浸泡、反复搓洗,在太阳下反复暴晒,才能去除它浓重的海腥味和咸味。经太阳暴晒后,石花菜的颜色慢慢由灰白或暗红变为象牙白,不过样子还是如一团乱麻。干的石花菜很会发,家乡人称之为凉菜。半两重的凉菜,要加十斤的水,把凉菜用大火煮滚,再用小火慢熬,煮的过程中不能加锅盖,为的是使腥气随着热气散发掉,再用纱布过滤掉杂质,放在一边,等着它慢慢变凉。变凉后,它就会凝结成果冻般晶莹剔透的膏体,有种玉质的透明感。爱美的闽南姑娘把纱布上剩下的草渣拿来当面膜敷脸,据说能清除脸上的油腻。

用铜勺把大盆里的凉菜膏舀人小碗,在晶莹透明的膏体上,滴几滴薄荷汁,加点白糖、蜂蜜,撒几粒糖桂花,舀上一勺,放人嘴里,清凉的膏体好像坐着滑梯从喉咙一路滑到胃里,滑嫩又冰凉,咕噜咕噜几口就下肚了,一直凉到心底,什么热气、暑气,都被凉菜膏浇灭了。凉菜膏是消暑解渴的神器,比龟苓膏好吃多了,有龟苓膏的滑嫩清凉,却没有龟苓膏的苦味。

过去家乡的集市上,有凉菜和仙草卖,主妇会买一点回家,自己在家做凉菜膏。曾经有一年夏季,父亲不知从哪里搞到一点凉菜,每天取一撮装人热水瓶中,灌满水,让凉菜自动泡发,泡好后,用纱布过滤掉凉菜渣,让它结成果冻状,再加点薄荷,就是美味的消暑饮品。凉菜膏怕油腻,热水瓶里不能有一丝油渍,否则,凉菜膏就不能成形。那个夏天,不用出门,就可以吃到我爱吃的凉菜膏,爽得很。有时与小伙伴在外面疯玩,在柳树上粘知了,在小溪里提鱼虾,玩得一身汗,回到家,捧起一大碗凉菜膏,咕噜咕噜喝下肚,真是透心的清凉啊!

石占小吃网专门提供各种小吃保密配方,小吃秘方工艺,小吃商用技术,真正可商用的小吃技术配方,如夜市小吃配方,传统小吃配方,网红小吃配方等,教程经测试详实有效,VIP会员免费学习,是小吃行业必备的参考资料.

联系我们 订单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