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乡依山傍海,有漫长的海岸线,广阔的大海给我们送来了黄鱼、带鱼、墨鱼、青蟹等各种各样的海产品。说起家乡的海鲜,岂是一个“鲜”字了得,不但鱼虾蟹鲜美,各种贝壳也是鲜得不得了。家乡的贝壳很多,泥螺、蛤蜊、钉头螺、螺蛳、辣螺、芝麻螺、香螺、血蚶、佛手螺、海瓜子、蛏子、香螺、扇贝、海蚌、贻贝、文蛤……这些披着一身铠甲,而内心柔软无比的鲜物,我在《无鲜勿落饭》里为它们立过传。而蜊灰,就是用蛤蜊、花蛤等的壳,在高温下煅烧而成的。旧时,家乡有专门的车壳船,从浅海中打捞上蜊壳,放在土灶里烧,烧好后,用稻白春或木人夯,研磨成粉末。等到用时,加水搅拌,让它变得黏稠有韧性。蜊灰也叫贝壳粉,千百年来,人们造房子、刷墙壁、做灰雕,都少不了它。直到水泥和石灰出现,它才从主角转为配角。

家乡有歌后语“蜊灰坛个泥鳅——逃不脱”,泥鳅落人蜊灰坛里,想尽办法逃脱,无奈蜊灰有黏性,身上沾满蜊灰的泥鳅怎么逃也逃不出来,比喻一个人走到穷途末路无法逃生。旧时,蜊灰用处大,可以当墙壁的涂料,也可以做成各种花样的灰雕,用蜊灰加糯米造的古塔、城墙,更是坚固无比。在渔乡,船底漏水后,渔人会用桐油和蜊灰修补。不过蜊灰粒子粗,不如桐油拌石灰更经得起海水的侵蚀和风浪的袭击。

我少年时还在田头看到过烧蜊灰,烧蜊灰的师傅满面尘灰,像戏剧舞台上的粉脸,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。家乡有一句俚语,说一个女人喜欢打扮,常常顾头不顾尾,就说她“头前蜊灰壁,后头漆重漆”,指前头打扮得十分光鲜,像是用蜊灰抹过的墙壁一样白净,后头却像反复上漆的家具,不均匀,有种邋遢相。还有“蜊灰袋——一歇一印”,歇是“放”的意思,装蜊灰的麻袋,在地上一放,就留有印记,意思是所做的事情,留下明显的痕迹。“蜊灰方糕——好望勿好吃”,意思是用蜊灰做成的方糕,外表洁白,但没法吃,意思是一个人或一样东西中看不中用。

前些日子去看路桥的五凤楼,当地领导陪同,一路细细讲解。五风楼建于晚清,是独具风格的民居建筑群,有很大的四合院,多幢建筑合围在一起,虽然看上去有点破败,但仍然看得出曾经的辉煌,想来主人在当时是个呼风唤雨的厉害角色。五凤楼有各种花式木窗,屋脊上饰有凤头灰雕,屋檐翘角上那高高昂起的凤头,既能避雷,还有辟邪镇宅、永葆平安的寓意。而做灰雕的材料就是蜊灰。旧时江南民居的墙头、屋脊、檐角、照壁、门楼、门窗上,常见灰雕。江南人家的灶头上,也有鱼形的灰雕图案,象征着年年有余。那些有闲钱闲心的股实人家,还把贝壳磨成方块,嵌进井字形的窗棂中,称之为蜊壳窗,能像玻璃般挡风挡雨,更妙的是,蜊壳窗还有滤镜的功能,能让光线变得柔和。

二姑姐压箱底的宝贝里,有一床用蓝印花布做的被子,摸上去硬硬的、粗粗的,跟我平时看到的蓝印花布有明显的不同,她说这是夹板花被,是当年她出嫁时的陪嫁物,花纹中还有白粉在,我用手一掸,掸不掉,以为是石灰粉,二姑姐说是蜊灰。花布是乡村手织的厚粗布,用两块刻有花纹且互相吻合的花版夹住粗布,刷上蜊灰花纹,用靛青(用中药板蓝根的植株所制)染色,晾干后刮去蜊灰,就成为印有花鸟虫兽图案的蓝底白花的花布。二姑姐说这种布太粗,盖着并不舒服,有时脸上身上还会染上淡淡的青色。

蜊灰用于食物上,是很多人想不到的。过去,渔人出海,会在米饭里掺些蜊灰,这样米饭就不容易腐败,蜊灰在这个时候变身为纯天然的防腐剂和保鲜剂。旧时家乡还有蜊灰糕,做法跟灰青糕的做法大致相同,灰青糕通常加人稻草秸、小麦秆烧成的草木灰,而蜊灰糕是蜊灰加水搅拌后,取其清水与大米粉混合做成的糕点。用草木灰做的米粉糕,各地都有,山乡尤为常见,而用蜊灰做糕点,只有海边才有。有一种食物叫魔芋,它之所以有魔性,就是因为里面添加了贝壳粉(蜊灰)。在很多高级餐厅中,贝壳粉(蜊灰)是面碱的替代品,在不经意间,我们都是吃过蜊灰的。蜊灰最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钙,而珍珠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钙,从某种意义上说,吃蜊灰与服用珍珠粉并没有什么两样。

草木灰与蜊灰都是碱性的,旧时乡间常用草木灰洗衣,《礼记》中就记载:“冠带垢,和灰清漱。“意思是系帽子的带子脏了,就和着草木灰洗。小时候,我去乡下姑姑家玩,还用草木灰洗过手。小吃跟草木灰一样,蜊灰也可以用来洗涤。日本有天然贝壳除菌粉,很受主妇欢迎,主要的成分就是蜊灰,常用于果蔬的杀菌。

家乡有种蜊灰蛋。蜊灰蛋不是腌出来的,而是在蜊灰中煨出来的,就像煨番薯一样。把鸡蛋、鸭蛋或鹅蛋埋人生蜊灰中,然后向生蜊灰倒水,生蜊灰遇水起化学反应,产生的热量能将鸡蛋焐熟,焙熟后的蜊灰蛋,有一种特别的香气。

蜊灰蛋在旧时常见。父亲说,过去家里造房子时,院里有一堆蜊灰,蜊灰加水后,会变热。家里孩子如果热气重,老人会放几个鸡蛋进去,说是蜊灰焐熟的鸡蛋可以“吃凉”。家乡话中,“吃凉”是清凉解毒的意思,比如夏天吃金银花露、吃绿豆汤,都叫“吃凉”。过去温岭老车站一带,常见蜊灰蛋卖,买了蜊灰蛋,还送一小包椒盐给你调味。

在蜊灰里焙熟的鸡蛋,跟平时的煮鸡蛋并无两样,只是蛋黄更嫩,还带点蜊灰的气息。在江湖上,它是自成一派的独孤求败。我在方城小学读书时,放学回家,看到过有人在路边烧蜊灰煨蜊灰蛋,巷子里还有人叫卖蜊灰蛋。到我儿子这一代,他既不知道什么叫蜊灰,更没吃过蜊灰蛋。

想那东阳的童子尿煮鸡蛋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,家乡的蜊灰蛋,也是可以申一下遗的。


石占小吃网专门提供各种小吃保密配方,小吃秘方工艺,小吃商用技术,真正可商用的小吃技术配方,如夜市小吃配方,传统小吃配方,网红小吃配方等,教程经测试详实有效,VIP会员免费学习,是小吃行业必备的参考资料.

联系我们 订单查询